
不但超過一百萬票,馬英九贏的票數,更超過兩百萬票。這等於有六成的台灣民眾,都支持讓馬英九來領導台灣。
為什麼馬英九贏得這麼漂亮?
一、陳水扁執政不力。
二、藍軍支持者危機感發酵。
三、馬英九個人魅力。
首先,陳水扁無疑是這次選舉,民進黨慘敗的最大元兇。
過去八年,台灣選民給了他兩次機會,但是民進黨執政的績效如何,大家都看在眼裡、感受在心裡;這種心情感受,絕對不是謝長廷,用幾支漂亮的電視廣告、幾場熱鬧的造勢晚會,就可以撼動得了。
所以儘管這次陳水扁並沒有出來「反助選」,但他八年的執政成果,已經註定謝長廷落選的事實。
其次,我們觀察到,藍軍選民這次有著空前的危機感。
八年前,藍軍內部分裂,選票分給了宋楚瑜跟連戰;四年前,藍軍選民太自信,認為「贏定了」,很多人沒有「非去投票不可」的危機意識。
但這一次,我們看到藍軍支持者大團結,許多台商想盡辦法回台灣投票,許多海外僑胞,也特別回台灣支持馬英九,還有一些指標性的藝人,都站出來力挺國民黨。
相對地,綠營支持者在一月份立委選舉大敗後,一直處在低落的情緒中,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拉抬起來。
兩相對照之下,很容易發現藍軍這次的熱情,明顯勝過綠軍。
第三,馬英九的個人魅力,也是這次他成為「超級吸票機」的重要原因。
自從大選民選以來,國民黨從來一位政治人物,可以得到這樣普遍的認同。馬英九的個人特質,敦厚、清廉,讓他成為一位「很不國民黨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。他個人的特質,加上長期耕耘地方的努力,讓他超越傳統的省籍、本土等意識,贏得多數選民的認同。
特別是在「中間選民」這一塊,馬英九成功席捲了他們的選票,讓民進黨只能維持四成上下的基本盤,回到二十年前的「黨外」時代。
而在馬英九大獲全勝的同時,未來四年台灣的政治板塊也已經定型:國民黨重回一黨獨大的時代,他們必須為接下來四年台灣的政策成敗負起全責。
這次的選舉結果證明,原本曾經寄望民進黨的「中間選民」選票,這回也全部回流到國民黨身上。不過,馬英九必須注意的是,這些人會來也會走,如果馬英九的執政績效不彰,四年後,這批人未必就一定會留在馬英九身邊。
其實馬英九並非沒有弱點。他過去在台北市長任內的執政績效,並沒有獲得太大的共鳴;這一次能高票當選,靠的是人品而非政績。接下來的幾年,當陳水扁的經濟停滯、貪腐問題逐漸走入歷史的時刻,馬英九能不能帶領國民黨團隊,讓台灣振衰起敝,將是國民黨能否持續執政,或是四年後,要重新政黨輪替的關鍵。
至於民進黨,接下來勢必面臨一番「黨內重整」與鬥爭。誰將接任黨主席?黨內路線如何調整?是不是回到早年的「街頭運動路線」?民進黨內僅存的天王蘇貞昌,是不是還願意跟陳水扁維持一定的關係?民進黨的青年世代,會不會全面接班?美麗島世代、律師團世代,是不是全數說拜拜?這些都是值得觀察的項目。
從這次的選票結構來分析,其實民進黨的基本盤,並沒有明顯的流失,也就是民進黨的「地基」仍在,這是民進黨重起爐灶的最大後盾。在這樣的基礎上,民進黨的未來,並非全無希望可言。
另一方面,這次大選的結果,是不是也意味著民進黨傳統的「省籍牌」、「族群牌」已經失靈,又或者只是馬英九的個人特質太過凸顯,掩蓋過了省籍問題,這也是未來大選,可以觀測的指標。
一如過去的每一次大選,這次台灣大選的結果,再度讓我對台灣人民的智慧感到驕傲!台灣人民總是知道,如何用自己的力量,來決定自己的前途。
圖:新聞小寶貝專訪馬英九的歷史照片。

一如我先前公開的預期,馬英九在這次台灣大選中,大勝謝長廷超過一百萬票。
不但超過一百萬票,馬英九贏的票數,更超過兩百萬票。這等於有六成的台灣民眾,都支持讓馬英九來領導台灣。
為什麼馬英九贏得這麼漂亮?
一、陳水扁執政不力。
二、藍軍支持者危機感發酵。
三、馬英九個人魅力。
首先,陳水扁無疑是這次選舉,民進黨慘敗的最大元兇。
過去八年,台灣選民給了他兩次機會,但是民進黨執政的績效如何,大家都看在眼裡、感受在心裡;這種心情感受,絕對不是謝長廷,用幾支漂亮的電視廣告、幾場熱鬧的造勢晚會,就可以撼動得了。
所以儘管這次陳水扁並沒有出來「反助選」,但他八年的執政成果,已經註定謝長廷落選的事實。
其次,我們觀察到,藍軍選民這次有著空前的危機感。
八年前,藍軍內部分裂,選票分給了宋楚瑜跟連戰;四年前,藍軍選民太自信,認為「贏定了」,很多人沒有「非去投票不可」的危機意識。
但這一次,我們看到藍軍支持者大團結,許多台商想盡辦法回台灣投票,許多海外僑胞,也特別回台灣支持馬英九,還有一些指標性的藝人,都站出來力挺國民黨。
相對地,綠營支持者在一月份立委選舉大敗後,一直處在低落的情緒中,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拉抬起來。
兩相對照之下,很容易發現藍軍這次的熱情,明顯勝過綠軍。
第三,馬英九的個人魅力,也是這次他成為「超級吸票機」的重要原因。
自從大選民選以來,國民黨從來一位政治人物,可以得到這樣普遍的認同。馬英九的個人特質,敦厚、清廉,讓他成為一位「很不國民黨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。他個人的特質,加上長期耕耘地方的努力,讓他超越傳統的省籍、本土等意識,贏得多數選民的認同。
特別是在「中間選民」這一塊,馬英九成功席捲了他們的選票,讓民進黨只能維持四成上下的基本盤,回到二十年前的「黨外」時代。
而在馬英九大獲全勝的同時,未來四年台灣的政治板塊也已經定型:國民黨重回一黨獨大的時代,他們必須為接下來四年台灣的政策成敗負起全責。
這次的選舉結果證明,原本曾經寄望民進黨的「中間選民」選票,這回也全部回流到國民黨身上。不過,馬英九必須注意的是,這些人會來也會走,如果馬英九的執政績效不彰,四年後,這批人未必就一定會留在馬英九身邊。
其實馬英九並非沒有弱點。他過去在台北市長任內的執政績效,並沒有獲得太大的共鳴;這一次能高票當選,靠的是人品而非政績。接下來的幾年,當陳水扁的經濟停滯、貪腐問題逐漸走入歷史的時刻,馬英九能不能帶領國民黨團隊,讓台灣振衰起敝,將是國民黨能否持續執政,或是四年後,要重新政黨輪替的關鍵。
至於民進黨,接下來勢必面臨一番「黨內重整」與鬥爭。誰將接任黨主席?黨內路線如何調整?是不是回到早年的「街頭運動路線」?民進黨內僅存的天王蘇貞昌,是不是還願意跟陳水扁維持一定的關係?民進黨的青年世代,會不會全面接班?美麗島世代、律師團世代,是不是全數說拜拜?這些都是值得觀察的項目。
從這次的選票結構來分析,其實民進黨的基本盤,並沒有明顯的流失,也就是民進黨的「地基」仍在,這是民進黨重起爐灶的最大後盾。在這樣的基礎上,民進黨的未來,並非全無希望可言。
另一方面,這次大選的結果,是不是也意味著民進黨傳統的「省籍牌」、「族群牌」已經失靈,又或者只是馬英九的個人特質太過凸顯,掩蓋過了省籍問題,這也是未來大選,可以觀測的指標。
一如過去的每一次大選,這次台灣大選的結果,再度讓我對台灣人民的智慧感到驕傲!台灣人民總是知道,如何用自己的力量,來決定自己的前途。
圖:新聞小寶貝專訪馬英九的歷史照片。